在来之前,钱俶接到的最后一道加急军报,大宋荆南水师将吴越水师彻底击溃!
大将王审琪率领水师将士登陆吴越国海岸,短短数日,连续攻破、洗劫了沿岸七八座富庶的重镇!
并且王审琪已经率军直扑吴越国都杭州!
钱俶的这四万兵马,几乎是掏空了吴越所有的家底。
如今国内各城守军尽是老弱残兵。
杭州城内,满打满算,能称得上精锐的,不过七八百禁军
钱俶如今别无选择。
赵匡胤居高临下地看着伏在地上的钱俶,缓缓问道:“让朕退兵?你空着手来的?”
钱俶身体猛地一僵,下意识地抬起头,“陛下,我们我们可是盟友啊!”
“盟友?”赵匡胤象是听到了什么有趣的笑话,“太子之前跟朕讨论过,他说,国与国之间,没有永恒的友谊,只有永恒的利益。钱俶啊,你求朕办事,什么‘礼物’都不带,空口白牙就要朕停下攻势,这是求人该有的态度么?”
“礼礼物?”钱俶最后一点侥幸也烟消云散,“不不知陛下,想要想要什么‘礼物’?”
赵匡胤身体向后靠回椅背,姿态看似松弛,但“你自己心里清楚,朕要的是什么。”
“不过,朕也不会亏待你。待到天下一统,朕赐你一个世袭罔替的国公之位,良田美宅,金银丝帛,保你钱氏一族在大宋富贵荣华,安然度日。如何?”
其实之前崔仁翼的分析已经让他动摇了。
天下大势已清淅无比,吴越这艘小船,在大宋这艘即将统一的巨舰面前,倾复是迟早的事,区别只在于是体面地“归附”,还是被无情地“碾碎”。
他这次来,本就是打算借坡下驴,唯一的目标,就是为自己和家族在未来的大宋里,争取一个相对安全且优渥的位置,避免身死族灭的下场。
此刻,听到赵匡胤亲口许诺“国公”而非“王爵”,钱俶紧绷的心弦反而稍稍松弛了一些。
他知异姓王的下场往往凄惨,汉初那些手握重兵的异姓王有几个善终?
反而是看似低一级的国公之位,更为稳妥,不易引起猜忌。
至少,这表明赵匡胤目前并没有卸磨杀驴、赶尽杀绝的意思,而是要将他钱氏当作一个归附的样板。
利弊,在瞬间已然清淅。
钱俶不再尤豫,再次深深地俯下身,“臣,钱俶,参见官家!吾皇万岁,万岁,万万岁!”
这一拜,宣告了钱氏父子两代经营、立国数十年的吴越,就此纳入大宋版图。
从此,东南富庶之地,尽归赵宋所有。
“平身吧。”赵匡胤的语气缓和了些许,“杭州那边的事,你不必担忧。王审琪是不会对你钱氏宗族如何。”
他话锋微转,语气变得意味深长,“他此行,主要是为了清理一些不必要的隐患。”
“臣,叩谢官家天恩!”钱俶再次拜谢,他的家族性命和基本富贵是保住了。
“恩。”赵匡胤沉吟片刻,开始做出具体安排,“你先回去,亲自宣布吴越国归附大宋的消息,稳定人心。你带来的四万大军,暂时交由高怀德整编。此事了结后,你便在朕身边先领个参军的职务,随侍左右,待凯旋回朝之后,再另行封赏。”
“臣,遵旨!”钱俶躬敬应下,姿态放得极低。
钱俶带来的文武大臣,对于这个结果,似乎都有某种程度的预料。
毕竟,宋军的强大和吴越的窘迫,大家都心知肚明。
宰相沉虎子听完钱俶宣布归宋后,神色复杂变幻,最终化为一声长长的叹息。
他整理了一下官帽和袍服,带领着身后一众面色灰败的吴越臣子,向着钱俶行了最后一个属于吴越臣子的君臣大礼。
高怀德顺利接管了四万吴越军的指挥权,开始有条不紊地将其打散,编入宋军各串行之中。
与此同时,千里之外的南唐国都,金陵。
老皇帝李璟病入膏肓,形容枯槁,大部分时间都昏睡在病榻之上,仅有少许清醒的时刻,也是意识模糊。
朝政大事,名义上已由太子李煜暂时代理。
然而,这位即将登上皇位的太子李煜,此刻却不在处理政务,而是在他那极尽巧思的东宫花园里。
亭台楼阁,错落有致;小桥流水,迂回曲折;奇花异草,争奇斗艳。
丝竹管弦之声悠扬悦耳,与当前国家危如累卵的氛围格格不入,仿佛置身于另一个太平盛世。
李煜身穿一袭月白色的宽大文士袍,衣袂随风飘飘,更衬得他面容俊雅,带着几分文弱的书卷气。
他正与一群聚集在他身边的所谓“大儒”和“才子”们围坐在一棵繁茂的花树下,饮酒赋诗,流连于声色之间。
此刻他显然已微醺,双颊泛着兴奋的红晕,眼神迷离,正高举酒杯,高声吟诵着自己刚刚即兴创作的新词:“晚妆初了明肌雪,春殿嫔娥鱼贯列。笙箫吹断水云间,重按霓裳歌遍彻。临风谁更飘香屑,醉拍阑干情味切。归时休放烛花红,待踏马蹄清夜月。”
诗句旖旎华丽,意象朦胧,极尽描绘宴乐的奢靡景象与醉生梦死的闲情逸致。
“好!殿下此词,清丽绝伦,字字珠玑,真乃天授之才!”
“妙啊!‘待踏马蹄清夜月’,此等空灵超逸之意境,非殿下这等神仙人物不能道也!”
四周立刻响起一片阿腴奉承,谄媚之态溢于言表。
李煜得意地举杯,享受着众人的追捧,正要与众人同饮这杯美酒,却见一名内侍引着两人,步履匆匆的穿过繁花似锦的花径,径直朝这边走来。
看到这两人,李煜微醺的醉意顿时醒了一半,眉头不自觉地紧紧蹙起,脸上露出了明显的不悦之色。
来的这两人,正是南唐朝堂上斗得最凶、几乎水火不容的两派首领。
兵部尚书、向来以刚直敢言、力图革新着称的“清流派”领袖韩熙载,以及依靠迎合上意、把持枢要而迅速崛起的“澄心堂派”内核人物,澄心堂承旨徐游。
这两人素来政见不合,在朝堂上争锋相对是常态,今日竟会摒弃前嫌、联袂而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