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,政事堂内。
四位相公已然就座,文武百官分列两侧,气氛却比往日更加凝重。
赵匡义尚且沉浸在即将获得巨款的喜悦中,盘算着如何风光地解决军饷问题,好让众人看看他的能耐。
然而,他嘴角的笑意还未完全展开,就被一个突如其来的奏报打得粉碎。
“什么?!又要钱?!”赵匡义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,猛地从座位上弹起,双眼圆睁,死死盯着下方出班奏事的官员。
他放在桌上的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,指节因用力而泛白。
那官员被他的反应吓得一哆嗦,硬着头皮,双手捧着一份奏疏,战战兢兢地回道:“回回禀赵相公,此事千真万确!今早刚刚收到幽州加急军报,北地连日暴雪,天寒地冻,曹彬将军紧急上疏,恳请朝廷速拨十五万套御寒衣物及相应钱粮,以稳定军心,抵御严寒。这这是曹指挥使的亲笔奏疏”
他说着,小心翼翼地将奏疏呈送到公案前,头垂得更低,不敢与赵匡义对视。
赵匡义脸色黑得如同锅底,一把抓过奏疏,飞快地扫视起来。
越看,他的脸色越是难看,胸膛开始剧烈起伏。
他“啪”地一声合上奏疏,几乎是扔给了身旁的王溥,力道之大,让奏疏在案几上滑行了一段距离。
王溥接过奏疏,装模作样地看了看,随即脸上堆起惯有的温和笑容,慢悠悠地说道:“赵相公您看,这北地军情如火,将士们苦寒,确实刻不容缓。只是国库,确实没钱呐!”
他话音刚落,一旁的枢密使李崇矩也适时地轻咳一声,接口道:“是啊,赵相公。北地军情紧急,关乎国门安危。将士们若受冻挨饿,恐生变故,届时我等皆成千古罪人。此事恐怕还得劳烦您再想想办法。”
赵匡义看着他们一唱一和,只觉得一股邪火直冲脑门,气得他呼哧呼哧直喘粗气,指着他们,手指都在微微颤斗:“我想办法?又是我想办法?!你们你们把我当什么了?善财童子吗?!这大宋的国库,难道是个摆设不成?!”
一直冷眼旁观的赵普,此刻终于慢条斯理地开口了,他捋了捋胡须,语气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讥讽:“赵相公此言差矣。能者多劳嘛!您昨日不是连五十万贯都能轻松应下,面不改色么?这区区二十万贯的数目,对您来说,不过是九牛一毛,小意思而已。”
赵匡义被他们挤兑得面色铁青,额角青筋暴跳。
他环视这三人,只觉得他们脸上那看似无奈、实则等着看笑话的表情无比可憎。
他猛地深吸几口气,强行压下几乎要破口大骂的冲动,从牙缝里挤出声音:“行行啊!你们可真行!合起伙来算计我是吧?!不就是二十万贯么?我给!”
这话说出来,连他自己都觉得心头在滴血,但势如骑虎,他不得不硬撑下去。
王溥一听,眼中精光一闪,脸上笑容更盛,仿佛就等他这句话。
他立刻从袖袍中又掏出三本早已准备好的奏疏,动作流畅地放到赵匡义面前,语气“诚恳”地说道:“赵相公果然深明大义,心系边疆!下官佩服!正好,下官这里还有几件急需拨款的事务,数额都不算太大。”
他一边说,一边逐一翻开奏疏简要说明:“这本是黄河沿线堤坝急需加固的款项,约需五万贯;这本是江南漕运疏通,需三万贯;还有这本,是各地驿站修缮,需两万贯。您既然财力如此雄厚,心系社稷,不如就一并给解决了吧?也算是为朝廷分忧了。”
他这话说得滴水不漏,冠冕堂皇,却象一把把软刀子,接连捅在赵匡义身上。
赵匡义看着那三本奏疏,只觉得眼前发黑,一股腥甜涌上喉咙。
他强忍着怒意,咬着牙质问道:“王相!照你这意思,这大宋国库的钱,就是一文都不能动,所有开销,无论军国大事还是日常用度,都得由我赵匡义一个人来掏了?!这是何道理?!”
王溥连忙摆手,故作徨恐状:“赵相公误会了!天大的误会!非是下官不让动国库,而是国库如今,确实空空如也,只剩下八百多贯铜钱了,连维持衙门日常运转都捉襟见肘。”
他报出这个数字时,脸上还恰到好处地露出一丝“羞愧”与“无奈”。
“多少?八百贯?!”赵匡义愣住了,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。
诺大一个国库,只剩下八百贯?
这简直滑天下之大稽!
“国库的钱呢?都到哪里去了?!难道都凭空消失了不成?!”
面对赵匡义的暴怒质问,王溥却不慌不忙,又从袖中掏出一本厚厚的帐册,语气平和地说道:“赵相公若是不信,这是国库近三个月来的收支明细帐目,每一笔款项去向都记录在案,有据可查,请您过目核查。”
赵匡义正在气头上,下意识地就要伸手去接,想要看看这国库的钱到底是怎么没的。
然而,他的手伸到一半,却猛地僵在了半空!
一股凉意瞬间从脚底窜上头顶!
他想起来了!二哥赵匡胤登基后不久,为了严格财权,防止臣子窥探国库虚实,曾立下严规,国库详细帐目,非皇帝、太子及计相本人,其馀任何人不得随意查阅,违者以僭越论处,重则可至流放!
他的手尴尬地停在半空,接也不是,不接也不是。
看着王溥那看似躬敬,实则眼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戏谑和挑衅的眼神,赵匡义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,仿佛被当众抽了一记耳光。
一股无名火熊熊燃烧,心中大骂:“王溥!你这老狐狸!你分明就是故意的!你知道我不能看,还故意拿出来!你不是个好人!”
他悻悻然地收回手,脸色一阵红一阵白,憋屈得几乎要爆炸,却拿王溥毫无办法。
这哑巴亏,他吃定了,而且吃得无比窝火。
政事堂内,一时陷入了诡异的寂静,只有赵匡义粗重的喘息声格外清淅。
百官们或低头,或侧目,神色各异,但无人敢出声。
赵匡义感觉自己就象一只被围观的困兽,而王溥、赵普、李崇矩,就是那三个悠闲的猎手。
不能在这个时候功亏一篑!
他不断在心里告诉自己,小不忍则乱大谋!等度过了这个难关,等商税收上来,等自己大权在握今日之辱,必将百倍奉还!
“好很好”赵匡义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这几个字,声音低沉而压抑,“这些款项本相一并承担!”